為進一步深化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引導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探索課程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決定于2018年繼續開展北京市基礎教育教師優秀課堂教學設計征集和評選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評選目的與任務
(一)引導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和反思,促進教師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研究新課程、探索新模式,進一步推動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二)引導教師從以往單一的教案撰寫向有意識的教學設計轉變,通過教學設計研究,對教學過程進行動態調整,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引導教師對教學實踐中的重要問題進行研討,進一步深化在課堂教學各關鍵環節有效設計的研究,推出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義和不同教學風格的教學課例和案例,指導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探索。
(四)征集、評選出一批國家、地方、校本課程優秀課堂教學設計,促進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化發展。
二、評選組織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市基教研中心”)具體負責北京市基礎教育教師優秀課堂教學設計征集和評選工作。
三、評選程序
北京市基礎教育教師優秀課堂教學設計征集和評選,由各區教委業務部門統一負責組織申報和初選,并集中向市基教研中心推薦;市基教研中心負責組織專家進行評審。評選程序如下:
(一)各區教研部門進行初評:將評選出的地方和校本課程的優秀教學設計上交市基教研中心辦公室;各學科評選出的優秀教學設計上交市基教研中心各學科教研室。
(二)市級評選由市基教研中心組織專家,將各區推薦的教學設計進行復評,根據一定數額比例評選出一、二、三等獎。
(三)市基教研中心組織專家評審組對以上復評推薦出的候選教學設計進行終評。終評現場對教師開放,遠郊農村地區教師可通過網上直播觀看部分學科現場研討。
1.由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實錄,對視頻片段進行解說,說課不超過15分鐘;
2.教師現場答辯5分鐘;
3.專家評審確定獲獎建議名單;
4.將獲獎名單提交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實驗工作領導小組。
四、征集評選要求
(一)征集對象
參加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實驗的全體學校領導、教師、教研人員等符合要求的作品(北京市6所專門學校的教師單獨征集)。
(二)教學設計活動的主題
繼續關注課堂教學實效性,根據課程改革推進要求,確定具體主題內容。
(三)教學設計評選要求
參加評選的教學設計為1課時、1個單元或1個主題的教學活動,主要內容包括文字資料、多媒體資源、本課時教學實錄。
1.教學設計要求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節(單元)課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的說明。
(2)教學背景分析
包括學習內容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技術準備,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研究說明。
(3)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
(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包括教學內容、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等說明,可附教學流程圖。
(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包括對本節課的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評價分析。
(6)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
用300-500字簡要描述本節課教學設計的特色之處。文字資料中還應包括教學反思。
2.多媒體資料要求
多媒體資料包括:教師演示文稿、教學課件、教師用素材、學生用素材等,也可包含學生作品。
3.教學實錄要求
(1)本課時教學設計的完整教學現場實錄(中學45分鐘/小學40分鐘或主題活動的剪輯);
(2)圖像清晰、聲音清楚;
(3)教學實錄視頻文件必須采用mpg2格式壓縮,分辨率720×576(DVD格式)。
(四)參評材料
1.參評材料以DVD光盤形式上交,包括教學設計文本、多媒體資料和教學實錄(一式5份)。
2.光盤中的文件應按照文件夾模板所示結構存放,文件夾模板可從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網站下載(網址:http://www.bjesr.cn/jcjy/)。“教師資源”、“學生資源”、“學生作品”等文件夾下可根據需要再建子文件夾。空文件夾應刪除。
3.“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文檔資料須使用Word文件格式;文檔不得設置密碼。文檔模板僅供參考。
4.“教師基本信息表.xls”為參評必備文件,參評教師只需將本人情況如實填入即可,不要調整各項目排列順序,也不要對文檔格式重新設置。
五、權利聲明
(一)評選活動面向北京市所有中小學學科任課教師,評選過程中不收取任何費用。
(二)活動主辦單位有權以非贏利方式將參評教師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學設計中附帶的教學資源)在北京市相關教育網站上發布,或以書面或光盤形式公開出版。活動主辦方將以適當方式對獲獎教師進行鼓勵和表彰。教師參加本次評選活動,視為同意將本人的參評作品無償提供給其他學校、教師和學生分享。
六、提交時間
2018年10月19日之前交到校科研室
科研室
2018年10月10日